boyu博鱼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园林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园林的概念。关于园林的定义,人们一般采取的是园林界专家的说法。陈从周教授认为:园林是有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中和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埋水要造成一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个定义主要是概括式园林是综合艺术品,描述了其精髓所在。孙莜祥教授认为,园林是有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概念则侧重于讲述构成园林的条件以及其特性。张家骥教授对园林的定义是: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定义其都涉及到借助物体进行规划设计而达到所要求的目的的。
1.2景观的概念。景观原意是指风景,首先是一个地理学名词。但随着发展,在现代具有广泛的概念:地理学认为景观是一种地表景象,指相互隔离地段,按照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比如常说到的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文学艺术上认为景观即是风景,是艺术表现和再现的对象,比如山水秀美,原野广袤,都受到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描绘;旅游学认为景观是一种资源,是自然和人类经过长期的活动的产物,具备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开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园林景观实际上可以概括为采用山水、树木、建筑物等素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艺术的设计而达到充当景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性。
园林景观是为人们的休闲、放松、娱乐而建设的, 所以必须应该以“宜人”为首要原则。当人们暂时放弃俗世事务, 信步来到园林里放松紧张的心情时, 园林作为一个栖息地应该提供给人们轻松、惬意、安全的氛围。那么在园林的建设中, 设计者应该考虑应用环境心理学。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 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 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 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都会对人的生活发生重要影响。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当设计师要布置一座假山或某种植物, 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与人的关系, 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发挥这一景观设置对人心情、性情的陶冶。城市园林是一个公共性质较为强烈的场所, 互不相识的人们来到这里共同享受这一公共空间, 广阔的草坪、舒适的座椅带给不同人们相同的轻松感受。但设计者同样应该考虑到保护人们的私密性。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 或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打扰。在竞争激烈、匆匆忙忙的社会环境中, 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 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这种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园里容易得到满足. 而在城市园林这一公共空间也应该力求满足, 比如可以通过植物种植等设置来达到这个要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运用是创造私密性空间的最好的自然要素。设计师考虑人对私密性的需要, 不一定就必须设计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但应要对空间有较为完整和明确的限定。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某种程度的私密性, 另外, 园林中的座椅、方凳应该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可掩映在树下或草丛中, 从而可以使人们可以其中,或读书, 或交谈, 或私语, 但彼此不会互相搅扰。
城市园林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所以无论男女老幼在闲暇之余都会来此处寻找一份快乐, 但杂乱的人群往往会有不安全因素, 尤其老人和孩子这些更容易出现某些突发事故。如某处城市广场, 一女孩在一个木马上玩耍时不小心将手伸入这一器械的连接空隙处而“难以自拔”, 当家人赶到时小女孩的手已受了严重创伤, 后在各方人员共同营救中小女孩才顺利脱险。所以园林设计者因该以此为戒, 在一些公共设施的安排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可在一些小池塘周围设置富于装饰性的小栅栏或种植密集的灌木, 以阻挡有人不小心跌落其中。在一些器械、玩具上要注意加固和定期维修, 以求人们能在此获得稳定感和女全感。
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是城市市容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合格良好的设计和规划方案不仅仅是植树、种草、摆放雕塑,而是要通过科学的种植规划、空间分布以及源于艺术美学的统筹设计。园林景观在满足美观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功能性的体现。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可以为城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居住舒适性。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讲,园林景观存在着以下问题:
4.1整体上缺乏宏观调控。有些城市盲目的追求人造景观,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重复投资重复开发、建设,已经使得园林景观不再是精品已经沦为了粗制滥造,并且景观显得“供大于求”,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4.2规模盲目求大,景观内容贫乏简单。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很多地方都投资极高,有的甚至过亿元,占据大量的土地。园林景观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作为自然风光的补充,如果投资巨大并且占据极大的资源,那么就是本末倒置现象。同时,许多景观在设计和建设后往往内容比较雷同,缺少创意,也没有与当地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模仿、复制痕迹明显,没有能够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景点,背离了政府开发的目的而导致很多园林景观最终废弃,浪费资源和金钱。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思路主要有:
4.2.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规划。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的改善和保护,因此其规划和设计必须要依据城市的生态环境,在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景观采用的植物、动物、建筑体不应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构成危害。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要尽量采用城市原有的植物,避免由于引入外来植物而对本地的植物造成影响,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
4.2.2设计规划契合园林文化主题。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通常采用许多副主题进而突出主题,在进行设计与规划前,设计人员应该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分析园林建筑风格,了解原有建筑的故事以及所有的故事,并结合典故进行设计与规划。同时,可以根据选择园林景观的主题的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特点、人文背景等,确定设计主题,进而展开设计与规划;
4.2.3要以互动性为设计规划方向。通过互动性的设计与规划,可以为居民提供生活与休闲的娱乐场所,不仅要注重“景”的体现,更要注重人与景观的互动娱乐。比如可以通过水景来提升互动效果,也可以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水面秋千在满足人们欣赏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在注重景观价值的同时提升园林景观的娱乐可参与性。
总之我们要力图营造和谐健康的绿色生态园林景观, 构建人与自然融合共处的生活环境, 将自然引入社区, 引向居民, 使居民亲近自然, 融入白然, 在自然中使疲惫的精神得到栖息。
[1] 王战江.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绿化技术的应用[J]. 园林规划设计, 2009, 08.
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园林绿化档案作为指导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风向标,对合理规划园林绿化用地,指导园林绿化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元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在基于现代园林绿化档案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合理引进信息档案系统,依据园林档案的实际使用模式和查询效果而建立的信息化?n案管理体系,其系统建设目标是便于城市园林建设者和规划者快速的查询园林档案信息,要从根本上提升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园林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体系建设就要依据园林档案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建立数据统计体系。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除了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影响外,城市的发展规划建设也和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关联,都会影响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化建设比重,影响整体园林规划布局。而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数据统计体系建设,就是在依据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城市固有的园林档案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入库整理,最大程度上还原每个时间节点的城市园林面貌,便于规划者和设计者依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及时作出决策。
现代性的园林设计除了要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外,设计者在园林设计建造之初还要查询城市原有的档案数据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根据城市景观因素的影响,查询原有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案来合理做出规划设计决策,重点突出城市园林绿化所要表现的意境。因为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除了要有必备的景观之外,还要在空间意象和空间资源上注重园林景观的布局,景观的设计布局要注重景观的现实意象,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景观的设计布局要注重视觉场景资源,如何将空间的景象和景观有机地结合在园林中,设计之初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园林设计意境主要体现在:视觉资源的搭配,景观设计构造。园林景象的体现方面,设计者要在园林绿化设计之初,就要全面将景观元素、视觉资源、景象资源全面的融合到设计中,带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赏者完全沉浸在园林景观的意境当中。另外,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人员还要将历史文化元素充分考虑进去,既要塑造一些历史景观来增强园林景观的人文性,也要塑造历史场景来体现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历史人文意境充分体现在园林视觉效果当中,但是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规划者往往没有过去的园林绿化档案作为设计参考,不知道从何角度出发来塑造园林的历史特性,而多元化档案管理体系的设计就是在以原有的城市档案全面存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还原城市原有的风貌,便于规划设计者进行信息查询,找寻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多元化档案体系除了对园林绿化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外,还对园林的艺术布局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者以历史数据作为支撑,不仅要全面的满足设计者根据历史资料对园林景观进行重新布局,还要将绿化和景观进行全盘考虑,因为园林的艺术性是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者不仅要在园林的构思当中就将园林的艺术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还要在园林绿化实施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绿化的艺术性,既要考虑空间资源的艺术性,也要考虑场景意象的视觉资源,协调地表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统筹安排园林的视觉资源,将视觉艺术效果呈现在观赏者面前,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重新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布局的时候,要依据园林绿化档案信息对城市园林新的设计方案进行充分模拟,将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性和自然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园林的自然魅力,让每一位进入园区的观赏者都可以感受到园林的设计意境。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项目,植物景观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体现园林整体的设计规划方向和思路的过程,并且是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重要步骤,所以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好风景园林。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园林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些诸如“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的现代化园林设计理念,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产出,并且指导着我国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植物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更加宽阔的领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现代长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现代园林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这种园林主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植物的设计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使得植物景观在种植时能够满足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绿地、以及住宅、工厂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园林。另外一种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设计的园林,这种园林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供市民们欣赏和生活。这种园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绿地以及滨水的公园,郊区的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而园林设计的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生态化完整循环的生态园林,并且对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发挥出风景园林的真正意义,做到城市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现状,其次进行概念规划,第三步进行方案设计,第四步是对方案的深化设计,最后设计施工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配合[2]。
(一)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施工地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关键,保证了园林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分析施工地区的现状时,主要要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三个工作。资料收集是对施工场地所属的城市地区的规划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收集当地的基本气象、土壤、水温、地质的情况以及当地与植物相关的一些传说和典故。现场调研就是对施工产地的土壤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对施工地区周边的整体绿化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物等情况进行了解。
(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设计师根据施工地区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理念,结合现状分析的资料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并提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新意和特色。
(三)设计方案。在规划好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调整规划概念中的层次以及内容,并且将概念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宏观的概念方向变成具体的细节步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将规划的宏观内容全面有序的展开,将植物景观的特色进行分区,并整合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然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的再次细化和调整。将方案这几中的内容借鉴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归置,并且表面种植的数量和需要间隔的距离等,深化设计是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细化过程,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调整。
(五)设计施工图。施工图的设计囊括了植物种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预算、工程的监管和验收等工程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节的设计。施工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种植某种植物的目的以及种植植物的具体步骤和细节。植物的施工图明确了植物种类、名称、种植位置、行距、数量、规格等大多数需要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选用情况以及种植植物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资料和要求。是最终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而出现种植的问题。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对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重新设计的过程。设计师要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并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这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设计师要积极的对施工进行配合。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并且做好设计前的现状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规划概念,同时提出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导施工的施工图,才能够使植物景观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更加优秀。
[1]牛艳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等.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870-877.
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在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需要优化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使其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①。风景园林以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②,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必需的专业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各类绘图软件进一步完善和智能化,使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③。计算机辅助制图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具有快捷便利等优势,可以使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更精确、美观,使园林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表现手段有质的飞跃。计算机辅助制图正在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近年来,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逐步应用于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引起园林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革命④。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岗位,更容易触类旁通,适应新的辅助设计软件,从而能站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特别是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有高水平文化底蕴的园林设计师,把他们好的设计想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很好地表达,因此需要全面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当前,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绘制出漂亮的园林图纸,就能成为很好的景观设计师。个别教师只强调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部分学生单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这造成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认知的偏差。过分强调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真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认识,不会片面强调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如果忽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违背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初衷。换言之,计算机并非辅助设计,而是辅助设计工具,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想法,但没有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进行多领域的思考和协作⑤。为培养出适合“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人才,需要突破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重点强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教学目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通过手绘练习来提高对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达以及色彩搭配等构图基础技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能更好地表现,设计水平能真正地提高。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经典案例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寻找设计灵感。课程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课的学习,应是风景园林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体系。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由于不同学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和要求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千差万别,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讲,风景园林专业的目标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制图、辅助设计及方案表现的计算机手段与技术,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方便、快捷、美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灵活设计制图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合理途径,掌握高效园林设计的技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正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三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其他设计课程或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种植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等;四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GIS、BIM、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逐步适应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始终要贯穿风景园林或景观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2011年,国家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风景园林确定为一级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三大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庭院,大到区域性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细化—方案表现—方案实施,既要对规划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以往的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方案表现等,可以使绘制的图纸更美观和真实,但并没有使设计更科学合理、更有创造力,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要求学生从彩平图、效果图、施工图表现到最后的工程概预算都要掌握。根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选择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高的软件进行学习,一般主要选择AutoCAD,Ske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依靠计算机科学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使设计逻辑更加理性客观,增强设计者对规划区域复杂环境的掌控力,设计表达媒介更具人性化、科学性和体验性,最终使规划区域景观兼具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⑥。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帮助实现相关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场地分析、设计逻辑和设计结果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任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基础辅助绘图阶段和提高辅助设计阶段。基础辅助绘图阶段主要强调通过具体软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等,但所有的辅助绘图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或方案构思,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但教学时序要安排在其他一些专业课后,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等,强调对专业课的辅助。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等专业知识,从而在应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时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教学时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时没有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既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自己设计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兴趣。一般将计算机提高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学生到了大三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辅助绘图方法。同时,为使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在大三第一学期要开设GIS专业选修课程、第二个学期开设BIM专业选修课程,到大四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接触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大四可以开设参数化设计和生态辅助设计两门选修课程,为即将毕业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探索精神,要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为案例,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效果图到鸟瞰图表现等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展示具体设计方案;其次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再次教师从制图规范、平面构图、色彩搭配、主次表达、细节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讲解;最后布置课后课程作业,如参照具体的案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再分析、查阅规范、设计、制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以放映幻灯片或平面图像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效率,应在专用电脑房授课,由教师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一对一教学,并引入动画演示与制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功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取最新的风景园林制图软件和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在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⑦。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软硬件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材和案例库等。一是软件教学建设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彩平面的Photoshop,建模和效果图的Sketchup,3dsMax,以及施工图的AutoCAD,天正软件的运用,到后期Lumion,AE渲染的运用等,让表达手段更加多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应有更远的眼光,把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不会使用图形辅助设计软件,辅助软件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⑧。部分学校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与软件设计教师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任务,由于两个教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新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求课程专业教师不断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二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与之相配套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因此,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三是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方面,应购买一些好的教材和案例库,让学生对经典案例强化学习,突出教学目的,强化教程的知识链接。不同的设计方案及项目对软件要求的不同,要进行差异化学习,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学习,与相关项目进行同类化学习,更好地与所学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地,从实地考察,分析构思,提出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完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要把计算机绘图与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并加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08.
②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10-11.
③李夏艳,丽晏.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绿色科技,2010(9):168-169.
④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1-102.
⑤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50-51.
⑥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⑦贾宁,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15.
在城市中建设园林工程,依据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养护工作,不仅可以完善养护工作的整体性,还可以帮助解决园林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园林整体的效果和质量。
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中,园林养护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由于专业人士的养护管理,可以更好地完善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但是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案,从而打造出优良的园林景观,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城市建设一道更美的风景[1]。
要想更好地建设城市园林景观,要注重制定明确的目标,实施可行的方案。建设城市园林景观中实施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和规划性的工作,因此,在实施前要对工程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天气变化以及人们需求等进行有效规划,便于更好地开展园林景观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于实施的方案,做到具体化、细致化,包含具体的实施步骤和面对意外事件的处理办法,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建设的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消耗。
要想更好地建设园林景观,先要制定出完善的养护方案。实地的观察和了解园林,并且依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见,有效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养护工作的前提,同时要求制定的计划符合有关植物、动物以及人们发展的需求特点,必须严格地对城市景观园林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今后的养护工作做有效的保障[2]。
要想更好地建设园林景观,就要注重提高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城市中建设园林景观是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结果,后期养护是一项重点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发展园林,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需要高效、优质的养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训练他们有关的养护技术和管理技能,从而提升整体景观的质量和效果。但就目前养护工作人员整体水平而言,虽然具备了相关的养护知识和技能,但并没有更深入地去了解植物的特性和整体设计的理念,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处理方式若是出现错误,就会给园林工程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加强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养护技能,从而促进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要想更好地建设园林景观,要注重园林养护的艺术性。植物种类品种繁多,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园林景观设计应结合相关建筑的特色、山石以及河流的元素进行设计,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而在养护工作应按照规定和步骤来进行:一方面学会欣赏城市园林景观的特色;另一方面在养护过程中,依据设计的理念和整体展现的效果而进行养护,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园林景观。
综上所述,在杭州市建设园林景观,可以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设计观念以及人们的需求,制定出完善的景观园林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合理修改设计方案。由此可见,建设城市园林景观并不是不可变化的,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修改,这也对城市园林建设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各种需求的前提下,节约、降低养护成本,是现如今发展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同时,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由园林景观专业出身的老师讲授,而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也更倾向于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课程结构,勾勒教学设计。而这门课所面向的培养对象是建筑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更没有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按照培养园林景观专业学生的目标来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必然难以达成预期目标。一方面使老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找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学专业之间的关联,从而很大程度减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目前,在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挑选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时遇到困难,现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使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将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讲解非常全面而且深入,教材的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相对之下更适合作为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否则按照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设置难以完成对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同时,由于在开课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完全没有园林知识学习基础,所以也难以达到这类教材所授知识的深度。因此,选用这类教材进行授课时,课程内容安排过满,时间仓促,导致给学生留出的设计指导时间不得不缩短。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第二类,对专业内容泛泛而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浮于表面,很难让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掌握到实质性的专业技能。同时,这类教材往往会在后半部分配有篇幅相对多一些的图片,对于有过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自己分析优劣,鉴别学习短长,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容易造成走马观花。因此,这类教材更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于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适合。除此之外,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以上两类教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都没有明确侧重于优化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而是单纯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谈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这就使建筑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对于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认为课程与专业脱节。而这背离了在建筑学专业中设置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初衷。
一是目前的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以教师讲授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主,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直接指向建筑学专业,因此,力求使学生将园林景观与建筑在设计实践中取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及相映成辉的初衷实际上收效甚微。由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学习也只是停留于园林景观构成这个层面,对园林建筑、园林构图、园林意境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十分欠缺。由此,学生没有很好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养,对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学习的动力。
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而这部分老师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主要接触的都是建筑学专业的知识boyu博鱼官方网站,对园林景观知识接触较少。
当前,应树立园林景观设计学习服务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应具备在建筑设计全程中都伴有对人与环境共生发展的思考这样一种素养,同时具备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要以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其他主干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托,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学习实现相长的效果;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每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在对每种园林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讲解中,应该尽可能地与园林建筑取得联系,并使之突出,以此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课程学习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以求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可以通过园林景观案例教学、场地参观实习、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方式,增添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空间关系的实景体验,使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尽可能地贴近设计实践。在教学目标逐渐明确的同时,教学考核的标准也就有了更加准确的方向。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当以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中心。考核标准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景观的构成是否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的结构是否切实符合其功能;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否充分且贴切地营造;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关系是否融洽且相得益彰;园林建筑的布置及设计是否与整体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映成辉等。这些考核标准的设立与学生建筑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一般学习规律。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学习既不同于园林景观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也不同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应当首先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内容及其重要性,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继而再逐渐由对“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学习”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句式的构成”再到“对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的理解。二是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选编应当与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挂钩,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在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上,应当以园林景观知识和建筑学知识为依据,探索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设计,使学生在园林景观学知识与建筑学知识之间找到学习的关联点。学生的建筑设计学习是以建筑的不同功能类型为专题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编排也应据此分类。例如,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教材在结束了前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原则章节之后,以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章节,每一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相应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相关规范条文等,由浅入深进行编排。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践。可以案例式教学、“五步诱导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方式开展。在教学初期阶段,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掌握运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组成园林景观专业句式进而形成整体性强的园林文章的方式方法。二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基础,带动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与建筑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三是采取以学生为活跃因素的主动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式教学将想要讲授的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读懂案例的同时,清晰地看到园林景观设计是如何在改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发挥功效的,进而教师应继续鼓励学生用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对同一类型园林景观进行了不同风格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是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价值的最好方式。
园林的排水工程比较繁琐,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将废水、雨水等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集中起来的水,送往适当的地方进行排除处理,或处理后重复利用,可以做到节能减排,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关键的作用。
园林景观的排水系统跟城市的排水系统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因此园林的排水具有自己特点。
从需要的排水类型上来区分的话,园林景观给排水的排放主要有:园林用水、雨雪水、游乐废水等。这种类型水所含有的有害污染物质相对比较少,其主要成分是泥沙和有机物等,净化工程也比较简单。
(1)园林排水可以重复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因园林景观大部分的排水污染程度不高,所以基本上可以在经过简单的净化处理后,便可用于植物灌溉、湖池水源补给等方面,水的重复使用效率高。
(4)园林的排水管网的布置设计一般在林地区、假山区等功能单一而又面积广大的区域,则多采用明渠排水,不设地下排水管网。
园林的排水体制就是指在将园林用水、游乐废水等经过地段的收集、输送到排水整个系统过程。其主要分成合流体制和分类体制两种。
合流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将雨、污合流。而排水系统就只有一套管网,既可以排污水,又可以排水。但这样的排水方案早就不适合于现代的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在以往的园林排水系统设计里多不采用此类型。
分类体制,简而言之就是把污水和雨水进行分类处理,这是由于在园林场地中的园林用水、游乐废水、雨雪水等 的污染程度都是不同的,相比来讲,雨雪水、园林用水纯净程度比较高,可以不用做净化处理而可直接排放,并可专门设立一个雨水排水系统。而游乐废水等一些为生活所污染的水一般有一定的污染性,需要另外进行除污净化后方可排放,所以得另外设计一个污水排放系统。这两个排水管网系统虽然是一同布置,但互不相连,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的管网中流动和排除。
园林景观大多都是设计在依山傍水,人工造景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选景。由于其设施相比也比较繁多,因此在排水方式上也有许多方案,其主要的基本排水方式有:地面排水、管道排水、暗沟排水。这三种类型的排水方案,其中以地面排水最为经济实用。
(1)地面排水。地面排水是指,利用地表地形自然排除雨、雪水等天然的降水。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公园园地都是采用地表自然排水为主要方式,然后再用管道和暗沟排水做辅助。例如某市公园通过地面排水处理后,不仅使得排水工程经济实惠,而且容易检修。
(2)管道排水。管道排水,就是利用特有的排水设备,进行排水。这种排水方式主要是用来排除生活中的污水或流入到管道中雨雪水等boyu博鱼官方网站,由于该方案使用特有的排水管道设备,所以被称为管道排水。管道排水,主要应用于一些局部 比较难以地表排水的场地。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分散或直接的原则,来设置暗渠或开浅渠排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就近水体或城市雨水设施进行排水,体现就近原则boyu博鱼官方网站,简单快捷。
(3)暗沟排水。所谓暗沟排水就是采用管道和地表排水互相结合的方式。暗沟就可以称为盲沟,是采用地下排水的管道,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这样的排水设计主要应用在,活动力比较密集的场所,还有大多应用在地下水位过高而影响游乐场地活动的进行或园林植物的生长等地段。同时,暗沟排水的处理方案,具有很多的优势特点。它可以有效的废物利用,取材也很方便,造价低等。在设施过程中不要对水井之类的排水设备进排查,因为是在地下进行,对地面的形象影响比较小,从而保证了场地和绿地完整效果。
当地表径流利用地面或明渠排入园林水体时,为了更好的有效的保护岸坡,在出口水的的处理上,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其最常见的处理策略如下:
(1)造景出口的处理。在一些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出水口特殊的性质,来设计一些自然景观,比如在雨水排水口的设计中,可以结合场景,设置成、跌水、溪涧或小瀑布等景观。这样的处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仅解决了排水问题,还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景色,极大丰富的园林的观赏内容。
(2)消力的出口处理。排水槽上口下口高差大时可以在槽底设置“消力池”礓礤儿(台阶式)或消力块。
(3)做成簸箕式出水口。把出水口设计成一种敞口式排水槽。槽身使用混凝土、浆砌块石或砖砌体做成。
(4)埋管成排水口。这样的设计方法在园林的运用中应用很广泛。其主要设计思路,就是利用路面的或道路的明渠将水引导合理恰当的位置上,然后再设置排水管作为出口水,而排水管道可以延伸到园林景观的水面上或下。这样的设计,就可以使得管道的水直接的流到水里面,就可以避免的水力对岸边的冲刷。要么,也可以设计成从水面以下排水,这样就可以将水口隐藏起来
总而言之,经过上面分析的园林排水的要点后,由于园林大多是依山傍水,基础设备比较多,一般都是采用自然景观和人工造景相结合的方式,所以园林景观在排水设计上又另具有特殊性质。因此就得要求园林排水施工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很充分的利用自然雨水、雪水等天然水的同时,也要合理科学的设计排除污水、废水的有效设施。同时,因为地面排水的经济性价值比较高,就适合选用其为园林的排水主要方式,这不仅仅经济实惠,而且还方便维修,景观自然。
[1]徐倩,周建华,王艳,刘胡玮.节约型城市园林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O1O(3)
对于迅速发展的森林公园改造设计研究实践,以寻求切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森林公园改造方式为议题,从具体项目对森林公园的改造做初步探讨。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类风景名胜区、森林浴场、森林野营地等开发和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森林产业从过去的采伐经济转换成旅游经济,并逐步转向生态经济,现已开发的森林旅游项目,在产业升级的大形式下,迫切需要寻求转折与重生之路。基于此,本文以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改造研究为例,尝试对当前森林公园的改造出路做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大岭山森林公园地处东莞市南部,横跨“四镇一场”(大岭山镇、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林场),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74平方公里,是东莞市政府打造生态绿城的市属重点工程。
目前,公园存在现有设计陈旧、景点不成系统、交通混乱、服务配套跟不上、功能不完善、形象不突出等诸多问题,而且由于绿道的最新建设经过,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已成为该片区的重要景观节点。正因于此,作为公园心脏的核心区迫切需要进行整体、全面的升级和改造。
石洞景区是整个森林公园的核心区,这一带有近2万亩的原始次生阔叶林。原始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更新的森林。与人工林相比,原始次生林具有景观多样、物种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强等优点。
公园内水体资源丰富,周边有水库20个,总库容达8000万立方米,面积较大的有横岗水库、大溪水库、怀德水库等。园内分布多处瀑布、山涧、溪流,而最具特色的是长1300多米的石洞溪,堪称集石景、水景、林景于一体的绝佳自然奇观。
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园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深谷幽。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米,登上峰顶,可欣赏城市新貌,也可欣赏周边湖光山色。
“知青房”,不仅是当年知青下乡驻林场的旧址,更是东莞现存唯一的知青“下乡”旧址。
核心区是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交通枢纽、首要形象、最优景观资源和服务核心,必须重点建设。公园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核心区要建设为体现公园特色形象、满足集散和交通功能需求、景点一体化、服务配套完备的,集健身养生、旅游休闲、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核心。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体,公园改造是基于公园原有资源基础上的。森林公园新规划改造建设,应坚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突出森林景观,打造形成适合公园自身的主题特色。
森林公园的改造建设,必须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以保护为基础,以开发促保护。同时,新规划设计要挖掘当地特色的风情风俗,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
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
在保证使用功能与效果的前提下,公园建设应有效地控制合理建设投资、规模,市政工程为市民真正做实事、做好事,不宜过度开发。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
交通集散功能――公园核心需要重新规划,要能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和公园集散功能;
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要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景观、景点,选择合适场地,采取自然结合人工的造景手法来体现场所标志和特色。新核心区要做到有创意、大气和有主题性,形成公园的特色场所标志。
对于核心区的升级改造,综合了诸多因素的反复推敲和研究,以不同手法、不同特色、不同投资做出了四种不同改造方案对项目进行前期方向探索,希望藉此多方对比研究得出最适合公园的改造方向:
改造方案二:运用空中廊道景观元素,与地面广场形成空间丰富、多样的双层景观。
改造方案三:结合地形,以双层圆环构架解决广场和交通问题,同时体现独特城市景观特色。
改造方案四:在湖面一侧地势较平缓处,依据地形改造出独具特色的湖边错级广场景观。
改造方向的探索是对项目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项目的前期研究的考虑角度、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最终方向的判断,直接影响了最终可能达到的效果。四个方向各有优劣,都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改造方向对项目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通过对地域特征进行研究,为风地域性景园林设计提供素材及依据,使人们对地域景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意义,使风景园林的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会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对地域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该地域的历史、文化元素,增加设计灵感,为设计理念和主题的形成提供依据。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反应出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属性、自然环境等等。以贵州地域特征为例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分析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意义,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地域特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结合体,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地域特征之间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的,某一区域的特征变化会对周边地域产生一些影响。区域性是界定地域特征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地域特征差异的明显特点。在对地域特征进行分析时,必须要系统性的对待,全面把握地域特征中的每个细节。在地域特征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将成为具有特点和辨识度的风景,提高整个风景园林的建设意义。
地域特征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气象、地质地貌、自然植被、水文条件等等。气候气象属于最为活跃的地域特征,在四季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色。地质地貌决定了每个区域的土壤情况,同时也影响着风景园林内各类植被的种植。自然植被是每个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风景园林中主要的景观,所以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比较大。水文条件是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内容,影响了各类生物的生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会大量的利用水文条件进行自然屏障的规划。地域特征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信仰,在不同的区域会存在着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历史文化背景的变化,使历史与景观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每个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情,同时也会融入独特的文化信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结合民族风情、文化信仰,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该风景园林作品,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地质地貌会造成地表的起伏差异,使地表的温度产生差异,例如山体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会产生温度的差异。地质地貌也会对该区域的降水量造成影响,使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加复杂。地质地貌的变化也会产生较多的自然遗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在进行有限度的开发,使人们在增加地质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当地自然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地区,因为山区面积比较大,所以会形成较多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例如贵州地区的吊脚楼大多建于坡大谷深的地质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架空形式,使居民的居住空间增大了,同时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植被、水文地质等都会受到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贵州地区因为气候湿热,雨季较长,所以在风景园林的围墙上会设置大量的花窗,并建造大量的亭廊。这种建筑结构会保证夏季风景园林的通风效果,在雨季时也方便游客在亭廊中进行游览。
自然植被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也可以使游客更加容易感受到地域独特性。不同的植被可以反应出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而且不同地域温度和地质差异,使植被的规律存在较大的变化。例如北方地区多以落叶林和针叶林为主,而南方的风景园林多以阔叶林为主。同一种植被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存在形态上的差别,所以表明了特定地域环境对植被有着很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多以乡土植物为主,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各个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意自然植被的保护,避免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水文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强的装饰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天然河流作为景观设计基础,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水文条件的保护,限制开发量,保证生态河流的本质,使水文条件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
历史文化背景反应了人类长期活动的过程,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资源。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运用历史文化背景,将景观进行历史文化的重现。例如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进行历史遗迹的还原,使历史遗迹得以重现,使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文化,增加风景园林的历史性。在风景园林的各类构筑物中,以文字、图案的表达方式,直观地表达某一时段的历史时刻或历史进程,增加风景园林古朴韵味,让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该地域的文化特色,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映像。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活动要求,使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可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加民俗风情信仰的景观更加容易被接受和产生归属感。风景园林的设计要避免同类景观的出现,所以要保证民俗风情的覆盖范围足够广阔,民俗风情信仰是风景园林的无形财产,为风景园林增加了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从而使游览人员的心境得到满足。
贵州地区因为自然格局的独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贵州地区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多,而且植物季相变化具有多样性,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会依据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地形地势等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这种景观设计主要向着地方化的角度发展,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例如贵州风景园林中的吊脚楼,就代表了贵州侗族文化。吊脚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物,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地势的要求,是一种半围栏形式,将平房和楼房有机的联合在了一起,建立起前半部架空的楼房。还有很多的吊脚楼为了方便人员进出,将房门设置在屋后,省去了楼梯的搭建。
贵州地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的应用非常广泛,将大量的苗族图案应用在园林雕塑中,体现出了民族精神和主题文化的同时起到装饰作用。风景园林内有大量的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造景和休憩,而苗族图案可以在亭台楼阁中起到装饰作用,使风景园林的结构与图案实现完美的结合,更加具有民族风格特色。苗族图腾柱和围栏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使游客在进入到风景园林中会感觉进入到了苗疆圣地。很多不了解苗族文化的游客会觉得这种陌生而奇特设计方式具有观赏性,了解苗族文化的游客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风景园林的设计意义,使地方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苗族图案是苗族人民的精神载体,据有深刻的寓意,充满了苗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将苗族图案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体现了风景园林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满足了更多人的精神需求,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增加了民族文化的领悟。贵州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大多以浮雕和雕塑的形式出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雕刻手法,体现出了风景园林不同的特色。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类植物的配置,充分的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小幅度的改造,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设计师也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风景园林的地域化、人文化特征,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活力。
风景园林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地域性原则进行规划,将历史与建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保证风景园林的设计质量。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各类因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希望可以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02:18.
[2]寿慧琴,余忠心.探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7.
[3]郭楠,杨玫,张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29.